(资料图片)
今年参加高考的1291万考生即将迎来答案揭晓的时刻。根据往年的情况,预计今年也将有不少考生放弃录取,不去高校报到。专家表示,虽然弃学是被录取学生的“自由选择”,但由此造成的学位浪费令人遗憾。面对即将到来的志愿填报,考生要理性选择。
新华社资料图 图文无关
近几年来,新生放弃入学机会,不去高校报到的现象屡见不鲜。有关部门统计显示,教育部部属院校的新生不报到率约在0.5%到1%,包括清华、北大在内的很多名校也都遇到过新生不去报到的情况;而市属本科院校的新生不报到率则约在2%到5%,学费偏高的高职或者民办院校,新生不报到的情况就更多了。
新生放弃录取,一方面说明考生在志愿填报时有考虑不周、思虑不足的情况,另一方面也显示出,当今学子对于高校选择和未来规划日趋理性,越来越多的高考生开始掂量起手中这份录取通知书的分量。
分析发现,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因录取专业不理想,或者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“服从调剂”但又对最终结果实在不满意,而在最后关头选择放弃。 除专业选择外,高校的层级也是考生反复衡量的因素。本科学历的含金量或直接关系到未来读研。
此外,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,无论是考公还是进入企业,用人单位对于第一学历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重视,这也让很多考生不得不掂量起手中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含金量。
教育部规定,考生被录取后,高校和考生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退档。考生今年也不得再填报任何志愿、不得再被其他学校录取。对未经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,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。
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,虽然弃学是被录取学生的“自由选择”,但由此造成的学位浪费也是令人遗憾的事实。如果考生能在志愿填报时想清楚是否要复读,不填报这个学校、这个专业,或者不接受专业调剂,放弃这个志愿,那后面会有更需要的人来替补,这也相当于放弃者“赠予”了后来者一个机会。但如果考生是在最终被录取后再放弃,那这个学位就只能空置。所以,考生在志愿填报时还是应该更加慎重,为自己,也为他人。
如果出于某种原因,考生最终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,做出了不报到的决定,也建议考生和录取高校的招办老师取得联系,确保高校不为其注册学籍,以防第二年高考录取后出现学籍重复的情况。